返回
|搜索
转发

五部门对手机维修行业开始专项整治

2014-01-21 16:21

本报讯 (记者宋洁 实习生许若溪) 今日起,市商务局、市工商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局、市消协、市商联会将联合对我市手机维修行业规范经营开展专项整治活动。今后,所有手机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无证上岗的店面、柜台或个人将受到严厉处罚。

手机维修行业病相报告

病相一:大部设备陈旧

从业人员无资质

据调查,目前西安市场上有上千家手机维修店,绝大多数硬件设施陈旧落后,收费及服务混乱,从业人员多数未取得上岗资质、店容店貌差乱现象严重,因此导致的消费投诉及纠纷频发。

案例一:消费者李先生昨日刚刚向市消协投诉称,自己购买的一款摩托罗拉手机用后不久出现质量问题,拿到一家自称摩托罗拉特约维修商处维修,过了很久都未修好。当李先生向修理人员询问时,被告知还要再交800元才能修好。随后,李先生将电话打到北京摩托罗拉的售后电话,才得知该合作维修商原来竟是“山寨版”。消协称,目前,有不少手机维修点擅自打着“特约维修”的旗号,其实与手机厂家并无约定。出现纠纷后,厂家根本不会出面解决。

病相二:竞争无序

投诉居榜首

近年来,随着手机市场的蓬勃发展,西安手机市场存在的问题也突显出来,竞争无序、价格混乱,水货机、贴牌机、山寨机、翻新机充斥市场,手机质量和售后“三包”成为消费者投诉焦点,手机投诉连续5年位居西安商品类质量投诉的榜首,且呈逐步上升的势头,严重扰乱了手机市场的正常秩序,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二:消费者黄女士的手机不慎落水,在一手机维修点检测时,修理人员说要更换主板等部件,需收取几百元。随后黄女士将手机拿到正规维修店,没想到只要10元钱,做了一下烘干就好了。对此,市消协表示,目前手机维修点良莠不齐,夸大手机的病因,进而漫天要价往往是修理商常用的伎俩。

病相三:“制造”故障

偷梁换柱

由于行业监管的缺位,手机售后维修过程中的人为“制造”故障、“偷梁换柱”牟取暴利、高额收费、冒充特约维修等现象屡见不鲜,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案例三:市民王先生近日向消协投诉,他的手机6月份坏了,就近送到一家维修点去修,当时付了300余元,对方为其更换了一个主板。但随后他却发现手机上存有很多陌生短信息,当王先生再次来到维修点进行质问时,该维修点才承认“主板是旧的”。消协表示,由于现在手机回收渠道很多,配件很容易搜集,当手机维修时,部分修理商很容易在配件上做手脚,只把坏配件换成了旧配件,这样吃亏的只能是消费者。

五部门联合下“解药”

解药一:集中整治手机维修行业

为加强我市手机维修行业市场秩序管理,市商务、工商、劳动、消协、商联等部门专门成立了“西安市手机维修行业规范经营领导小组办公室”,今日起对手机维修行业进行集中整治。此次活动采取自查与检查相结合的方法,相关卖场、经营户、维修站首先在8月25日到9月5日进行自查,9月6日至9月16日为联合检查时间。

检查包括对我市手机维修的店面、专柜、客服及售后服务进行详细地清点统计,建立全市手机维修及售后服务统一资料库,方便行业管理及消费者投诉管理;对手机维修人员持证上岗现状进行检查,所有手机维修行业的从业人员须持证上岗,未取得职业资格的须通过学习考试取得相关资质,对于不具备基本维修条件、无证上岗的手机维修部、柜台、客服、售后或个人根据相关规定予以严肃处理。

解药二:成立职业技能鉴定站

在本次专项整治活动的基础上,我市将建立规范手机维修经营行为的长效机制,凡从事手机维修行业的经营户和客服中心、售后中心必须达到持照经营、从业人员持证上岗、维修服务流程规范、收费标准公开合理、店容店貌安全整洁五项标准。

另外,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局批准的“西安手机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也在日前成立。

正规学校正规学校助学补贴助学补贴优质服务优质服务
log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