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ternational EPQ密集项目
【项目内容】
开始日期:待定
课时安排:16课时,8周
【适合人群】
适合年级 (Grade): 高中生
适合专业 (Major): 具备论文撰写及科研经历,预备冲击牛剑G5,希望在短期内快速获得International EPQ认证的学生。
意向报名学生需提交不少于2000字与后续EPQ项目相关的英文报告供审核,并通过面试。
【导师介绍】
导师均受到牛津AQA考试局及IEPQ学习中心的双重认证,为国内高端院校和海外名校的科研能力优秀,具备丰富的学术写作辅导经验硕士或博士。
项目组将为报名学生匹配与其课题方向契合的导师,以下为不同学科方向部分导师的信息展示:
金融商科:
朱老师:耶鲁大学博士。
朱老师多年投身于国际教育PBL课程研发及教学实践,拥有丰富的教研经验,教学成果卓著。曾分别在南开大学和耶鲁大学担任科研助理(research assistant), 研究方向包括计量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曾在计量经济学期刊 Journal of Econometrics 发表学术文章,并在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pplied Business and Economics, World Finance & Banking Symposium等世界经济论坛上做学术报告。
理工科:
曹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博士。
曹老师具有丰富的课程设计和教学经验。曾指导百余学生完成各类独立课题研究,涉及理工、社科、商科、经济、人文等多个方向。曾指导课题包括“气候变化如何影响明清政权更迭”,“ 社会制度如何影响东西柏林”,”亚马逊收购全食案例研究”等。所辅导学生中获得青科赛市级奖项90余人,CTB获奖5个小队等。其辅导的20届学员全部取得A*/A的好成绩。
人文社科:
陈老师:乔治华盛顿大学硕士 波士顿大学学士。
陈老师具有多国学习工作经验,曾赴日内瓦高级国际关系及发展学院辅修国际法、资源安全专业,研究方向集中在风险分析与评估、国际政治、安全预警与应对等领域。在东非工作多年,参与过国家一带一路项目建设。多次参与EPQ课程研发及教学,过往指导科研课题包括“如何改善美国职场上的性别不平等”,“性别平等在中国法律和现实中的差异”等。
【项目背景】
面向学生普遍学习能力较强,独立性较强的中国市场,牛津AQA考试局专门设计并推出了更适合国际学生尤其是中国学生的EPQ(OxfordAQA International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课程。其延续了EPQ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评估维度等精华的基础上,更加强调学生独立思考和研究的能力,要求学生独立完成项目课题以及研究报告,更加适合冲击牛津剑桥等英国G5学校的优秀学生。同时,允许母语答辩也有利于中国学生充分展示个人潜力,提供了一个更加公平的竞争平台。
【项目介绍】
International EPQ没有专业限制、不需要考试,学生可以从自身兴趣出发选择课题方向,在导师的指导下展开深度研究。 密集项目含16课时在线1V1指导,旨在结合学生过往的Path科研项目经历,指导其完成过程日志、5000字英文报告(或作品集+1000字报告),并进行成果展示与答辩,获得理想的EPQ成绩,为冲击名校直接助力。
【项目大纲】
Introduction to IEPQ EPQ介绍
Topic Selection 选题
Proposal,Planning and Methodology 研究计划与方法论
Results and Discussion 结果与讨论
Introduction 引言
Literature Review 文献回顾
Conclusion and Abstract 结论与摘要
Presentation 项目成果展示
Review and Reflection 项目回顾与反思
【项目收获】
16课时1V1在线辅导,预计8周完成;
牛津AQA国际考试局(OxfordAQA International Extended Project Qualification) 成绩,可获得QS Top100部分学校优先或降分录取;
可转换28 UCAS Tariff Points,高于一门AS课程;
5000字英文报告(或作品集+1000字报告)、过程日志、答辩录像,可作为申请文书的有力素材;
提升项目计划与管理能力、研究技能、论文撰写能力、演示演讲技巧、创造性思维与决策力。
【机构环境】
【机构简介】
集思未来由毕业于国际知名大学、具有家国情怀的归国留学生创立。自2016年创立以来,集思未来以服务国家人才战略为使命, 充分利用其在国际化人才培养领域积累的实践经验和国际化高水平教育与科研资源网络,借鉴全球知名院校的人才培养经验,通过设计和组织不同学科和不同层次的研究导向型项目制学习课程,为国内高校、职业院校和国际化学校的国际化交流合作、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国际化高层次师资队伍建设赋能。
面对新的国际形势和创新人才培养要求,集思未来作为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国际胜任力专业委员会理事单位和中国国际教育交流协会的战略合作伙伴,凝聚来自世界各地的智慧和力量,集国内外高水平教育资源对接、人才培养、师资培训、活动策划、项目实施为一体,致力于服务国际化创新人才培养,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集思未来总部位于北京,在全国拥有8个分部、14个代表处,以及2个海外中心(分别位于伦敦和新加坡)。此外,集思未来还设有2个校级研究中心和2个联合实验与实习基地,建立去中心化、无边界、非营利性的研讨与交流平台,协助高校创建多层次综合性(智能制造、医工交叉、机器人等)创新实践平台。
目前集思未来签约导师超过1000位,均为来自全球排名前200的高校终身教授、教授及研究员,包括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剑桥大学等知名学府。同时,独立研发覆盖主流学科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实训课题1200余批,涉及学科包括:计算机科学、人工智能、材料工程、电子工程、管理学、金融学等65门二类学科,是国内目前规模、服务人数最多、培养与交流形式最广泛的创新型社会企业之一。